一、課程理念與方向
「永續與社會」專題課程,以培育具人權與永續價值觀的社會發展工作者為目標。學生將透過專題課程深入認識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科技等多重向量的競合關係下,亞洲社會如何形成特有的發展模式與路徑?及該模式如何處理永續治理的挑戰?本專題課程將培養學生處理亞洲社會核心議題的能力,包括:人權與永續發展、遷移與流動的亞洲城市、全球政經勢力的衝突與合作、具有韌性的在地公民社會。台灣映照著亞洲社會發展歷程中相似的經歷,也將與新興市場所面臨的挑戰相互借鑑。學生將在專題課程中,從歷史、人文地理與多元文化的多重視角重新理解台灣、亞洲與世界的關係,擘畫新世代的核心價值與發展模式。
二、專題課程設計
「永續與社會」專題課程,將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以奠定跨領域基礎知識與建構整合性研究方法論為核心,透過台灣近代史、政治學、國際公法、人類學、空間地理學等課程,建立知識基礎。並以全球研究導論及研究方法論兩個橋接課程,作為跨領域整合性研究的基礎。第二階段:大三、大四將以議題為導向,結合各學科基礎知識與跨領域研究方法的訓練,應用於亞洲前沿議題。學生將通過專題寫作、社會實踐及實習方式,形塑個人的核心價值與特殊性,以展現永續社會發展工作者所需的創新能力。並透過課程實作、實習與海外交換,發展學生的跨領域、跨文化視野的語言與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