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創新國際學院(ICI)江順楠助理教授授課的「全球研究導論」全英語課程於10月1日舉行本學期首次 Round-Table Project,學生分組以「What is the So-called Globalization from Our Experience and Perspective?」為題,結合自身跨國背景與生活經驗,分析全球化在不同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從在地視角重新理解國際議題的多重樣貌。
從全球治理到科技與永續——課程導入世界社會視角
「全球研究導論」為 ICI 一年級核心課程,旨在帶領學生跳脫單一國家框架,以「全球社會」(global society)為視角理解當代人類的共同處境以及各種不平等議題。課程橫跨三大面向——政治經濟架構中的國際秩序、全球史視角下的當代生態與環境困境,以及科學科技與創新(STI)如何重塑全球社會的發展,課程透過課前的集體閱讀和寫作、課程中的全球時事策展(The World This Week)、分組討論與 Round-Table Project 等形式,逐步引導學生在閱讀、討論與實作中建構基礎知識和培養全球視野。
學生觀點多元,從軌道垃圾到教育國際化、綠色金融皆入列
本次 Round-Table project中,學生展現高度批判力與國際視野,第7組聚焦「太空垃圾治理」,指出軌道廢棄物已威脅全球通訊與太空安全,並凸顯出國家科技發展落差造成的另一種不平等,也呼籲應建立具約束力的全球規範,將太空視為「人類共同資產」;第2組則探討「教育全球化」,分析英語在 180 多國成為學習媒介,以及土耳其、印尼與歐盟 Erasmus 計畫如何實踐在地化的全球教育模式;第8組以「綠色金融與資本流動」為題,指出印尼、菲律賓、越南與台灣在再生能源發展上雖具潛力,但受限於資金與國際規範不對等,呼籲建立更公平的永續金融架構。
授課教師江順楠:學生表現超出預期,真正展現合作與知識內化
授課教師江順楠助理教授指出,為了因應創國學院學生的特質以及過去幾年課程經驗的反饋,今年的「全球研究導論」課程發展了新的上課形式。這個課程改革,也受惠於教發中心的「教師成長社群」制度,他與創國學院陳虹穎及歐子綺老師邀請國發所何浩慈及郭益昌老師一起組成一個「人文社科EMI課程的全球在地化」教師成長社群,並以此為基礎發展了這學期的課程。
本次 Round-Table Project 不僅有學生報告,更有創國學院歐子綺老師和蔡咏諭老師擔任與談人,除了從不同面向拓展和綜整了全球化議題的討論,也提供學生額外的刺激,增加整體活動的深度。此外,課程的第二個部分,更延伸為「海報製作 × 展示講解」的互動活動,讓學生在討論後重新組織知識並用口語表達以強化學習成果。
對於學生的表現,順楠老師直言超出預期:「他們都有控制好報告時間,表示他們對於報告內容有具體準備。他們的報告主題和內容,也都有按照原先的題綱再延伸發揮,具體把上課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他們的案例分析中」。」雖然活動因時間限制略顯緊湊,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兩位與談人的全程支持,讓整個活動得以圓滿完成。
與談專家回饋:從跨國視角到協作實踐
擔任與談專家的創國歐子綺老師表示,學生在討論中展現極高的合作效率,能於短時間內整合觀點、視覺化呈現全球化議題的多重面向。並指出:「我特別高興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針對同一議題提出不同觀點。」
創國蔡咏諭老師亦肯定表示:「學生不僅具備全球視野,也展現社會責任感,能從人權、環境、科技與文化等面向提出具體行動建議,充分展現創國學生的跨域整合能力。」
課程接下來將持續展開第二與第三場 Round-Table Project,主題分別是「Youth voices across the world for climate justice – what are their agendas for COP30」以及「Transitioning to renewable energy vs. The rise of AI boom – exploring the diverse positionings」,並於學期末以「Me/Us ___ the World」成果展統整呈現。「全球研究導論」不僅是學生進入 ICI 的起點,更是培養跨域思維與國際行動力的重要基礎。期許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具備分析國際議題的能力,更能反思自身在全球網絡中的角色,持續發展自主學習與實踐行動的能力,成為能夠「參與並改變全球化」的領導者。
授課老師江順楠助理教授講解課程內容。(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第7組學生以「Space Waste」為題進行報告。(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第8組學生以「Green finance & Sustainability」為題進行報告。(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與談專家創國蔡咏諭老師於課堂中分享觀點,從多重角度深入剖析「全球化」的意涵,並綜整各組報告內容與討論重點。(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與談專家創國歐子綺老師於課堂中分享觀點,從多重角度深入剖析「全球化」的意涵,並綜整各組報告內容與討論重點。(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在課程的第二階段,學生以「全球治理模式」與「在地與全球的張力」為主題,延續報告內容,進一步深化討論。(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與談專家創國歐子綺老師(右三)針對學生的報告內容提供建議與回饋。(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與談專家創國蔡咏諭老師(左一)針對學生的報告內容提供建議與回饋。(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學生以 infographic 海報呈現討論重點,並與作品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學生向師生講解海報理念。(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學生向師生講解海報理念。(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授課老師江順楠助理教授(左一)講解課程內容。(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