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演講與活動

政大學生探索社群藝術:《流變之巖》期末展覽在寶藏巖亮相

By 01/11/2024No Comments

天氣晴朗的1月6日,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社會創新設計實作」課程期末展覽《流變之巖: 一個與時間競逐的地方》於寶藏寶村故事館及邊境52、54號展間舉辦了簡單且溫馨的開幕儀式。策展團隊以「流變中的地方」為創作基石,展現寶藏巖是由各種日常慣行、事件、節慶等引發的流動而重組成這裡的空氣氛圍。現場除了有參展團隊學生的導覽及介紹,還有寶藏巖居民親手製作的蘿蔔糕、草仔粿及薑茶供參訪觀眾享用。

 

迎著徐徐微風,課程指導教授陳虹穎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主持開場,並對所有促成展覽的人士致謝。此次展覽共有12位來自泰國、蒙古、法國、美國、英國、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等地的政大學生參與,創作了《演變之巖、移動之憶》、《我家門前有小河》及《翻頁寶藏》3件作品。撥冗支持的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慕斯勉、臺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卡艾瑋、政大創國學院副院長連賢明、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張玉漢、識閾工作室老師吳季鴻及寶藏巖文化村協會總幹事詹智雄接連上台致詞,給予策展師生肯定。

 

「社會創新設計實作」課程係與寶藏巖文化村協會(寶村協會)、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臺大土木工程學系、臺大實驗林管理處木材利用實習工廠的多年合作計畫。此合作計劃發跡於寶村協會幹部們於「藝居共生.進行式:寶藏巖共生聚落居住策略願景系列論壇」提出的「將社區早年自力營造的精神再萌芽」概念。此實作課程提供學生們一個連結在地的平台,讓他們熟悉寶藏巖風土環境,並通過和社區居民互動,理解地方面臨的挑戰。在建立對寶藏巖的認識後,學生們發揮創意,以不同媒材,記敘社區故事與發想社區未來。策展團隊的法籍學生范曉安(Anna Freund)亦提到,越是認識這個社區演變歷程,越讓她感受到寶藏巖像條不斷變化中的河流

 

「今年作品延續社群藝術創作,不同的是我們將創作核心從『拆解重組場所精神』移轉至『參與、擴寫寶村故事』。」指導教授陳虹穎分享連兩屆展覽的敘事主軸時說道。政大創國學院已連續兩年開設總整課程「社會創新設計實作」,從2023年初在寶村故事館的《拆/組/混/何》,至此次擴大展場及規模的《流變之巖: 一個與時間競逐的地方》,皆是由未受過專業藝術與設計訓練的學生發展創作籌辦。「他們結合設計思考方法與在地社區參與觀察,以參與式和社群藝術,發展跨越藝術專業藩籬的社會設計實驗。」陳虹穎欣慰地說。

政大創國學院亦和臺大土木工程學系教學團隊的2023年「土木工程設計實務」、2023年「木構造設計課」、2023「土木工程設計實務」等課程合作,由他們提供硬體支援,建造一個回應寶藏巖「自力營造」精神的開放式木構造展演平台。在投注了長達兩年之籌備與募資,結合學生、社區、專業人員的努力,此一平台預期將於1月中下旬竣工並舉辦剪綵儀式。屆時,政大「社會創新設計實作」課程的部分作品將進駐平台,增添生氣。

 

📆展覽期間:2024/1/6 (六)-2/16 (五) (週一不開放)
📍展覽地點:寶藏巖故事館(寶村柑仔店)+邊境52號
◾展覽簡介:

寶藏巖是一個汲汲創造故事的社區。在此生活的人們,經歷拆遷安置、房舍修復、實驗藝居共生模式等動盪和變化,至今持續創造故事,維持它特有的精神。

自2023年9月中旬至2024年1月初,政治大學「社會創新實作」課程的國際師生團隊,努力跨越語言、文化隔閡,透過深度走讀、參與寶村一家一菜、自力造屋工作坊、訪談…等,理解在寶藏巖生活的人們,如何維繫這個地方的身份與場所精神。

本展覽以三組創作,橫跨地景模型、繪本創作、影像合成,邀請您一起加入我們,探索在寶藏巖裡流動的種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