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學生提升學術英文寫作技巧,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於5月15、19、22日舉行了三場主題式EAP講座,邀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法學博士候選人Joy Lee講師擔任主講人。Joy講師同時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法學碩士與東吳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具備豐富的國際學術寫作經驗,課程內容深入淺出,獲得熱烈迴響。
本次課程聚焦於正式語氣(formal tone)、改寫技巧(paraphrasing techniques)、精確用詞(concise and precise word choice),以及高效分析段落寫作(structured and logical paragraph development)等四大寫作重點,藉此協助學生提升學術文章的專業度與邏輯性。
Joy講師指出,學術寫作有其固定規範與功能性,不僅追求形式上的正式,更為確保論述的清晰度與可信度。她強調,學生須避免使用第一人稱主詞(first-person pronouns)、口語片語(phrasal verbs)、俚語與俗語(slangs and colloquialisms),建議採用被動語態(passive constructions)及客觀第三人稱表述,以維持專業與中立的書寫風格。
講座中,Joy講師也用實例進行說明,如將 “We found that…” 改寫為 “It was found that…” 或 “The study revealed that…”,藉此去除主觀成分並聚焦於研究結果以符合國際學術論文標準。此外,為促進讀者理解,學術用語的使用應力求精確與具體。她進一步提醒學生避免使用模糊詞彙及口語化用語,例如將 “pretty good” 改為 “satisfactory” 或 “adequate”。
Joy講師指出,許多口語動詞,如 “take off” 或 “check up on” 具多重含義,容易造成理解錯誤,因此講座中亦特別安排實作練習,透過分組討論與逐句改寫,協助學生練習將常見口語句型轉換為正式學術表述,例如將 “The balloon blew up” 改為 “The balloon exploded” 或 “The balloon inflated”,讓同學實際練習並即時檢視修訂效果。
在課後Susan(學生)提到透過本次講座,她更清楚理解到學術英文與日常英文之間的差異。藉由學習如何避免常見語病與錯誤表述,她對於撰寫期刊論文、報告以及進行國際投稿的信心顯著提升。Susan分享:「以前寫英文報告常用 ‘I think’、‘we believe’,參加這堂課才知道學術寫作要避免過多主觀語氣,才能增加論述的客觀性與專業感,這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學術寫作從來不只是技巧與格式的堆疊,而是一種對讀者負責的表達態度。真正優秀的學術文章,應當在傳遞資訊的同時,建立論點與價值的對話空間,讓讀者能夠理解、質疑並參與知識討論。活動最後,學生反應熱烈,紛紛表示收穫良多,期待未來能持續開設更多此類聚焦學術專題的講座,協助學生累積國際學術競爭力,並提升寫作能力。
講師Joy於講座中分享國際學術寫作經驗以及技巧,讓與會學生們對於撰寫期刊論文、國際投稿的信心提升。(照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學生於講座中提問。(照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講師Joy於講座中分享國際學術寫作經驗以及技巧,讓與會學生們對於撰寫期刊論文、國際投稿的信心提升。(照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