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ICI)於6月7日在國際大樓舉辦第二屆畢業典禮。典禮現場溫馨動人,親師生齊聚,為即將展翅高飛的畢業生送上滿滿的祝福與深切期許。
杜文苓院長表示,ICI第二屆畢業生是在疫情期間開始大學生活,面對生成式AI、氣候變遷、戰爭與移民等劇烈變動的時代。學院也隨之調整教學方式,發展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與資料分析的課程,回應真實社會問題。從創國初始的 InnoFest 發展至今成為全校盛事,正是第二屆學生才華與熱情的見證。他也感謝教師與行政團隊過去一週完成 InnoFest、USR聯展及小畢典等重任,稱讚學院成功揉合本地與國際學生,發展具在地國際關懷的學程環境。
多位老師也在典禮中向畢業生獻上祝福。江順楠老師分享自己作為新進教師與學生互相支持的經驗。他強調:「照顧彼此、建立連結,是實踐集體責任的起點。」並勉勵畢業生將這份精神延續下去。
呂欣澤老師則以輕鬆風趣的語氣提醒學生珍惜這四年培養出的「超能力」──不論是全球治理、永續與社會或資料分析,這些都將成為迎接未來挑戰的利器。他更不忘幽默補充:「失戀了?去健身房。程式碼寫不出來?還是健身房見!」提醒畢業生健康永遠排在第一。
而張佳康老師指出,畢業象徵的不只是學業完成,更是個人成長與潛能的展現。他勉勵學生成為「築橋的人」,並強調:「人生是一段探索的旅程,透過跨域學習與連結,大家將成為搭起知識與行動、正義與自由的搭橋人」
此外,郭怡慧老師則以一連串互動提問,喚起大家在ICI共學共伴的記憶,並提醒學生:「你們的多語能力、同理心與社會關懷,正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力量。請記得,你們本身就是這個時代的好消息。」
學生代表也在典禮上分享自身成長歷程與對 ICI 深刻的情感連結。像是來自菲律賓的盧培德(Girard Mariano Lopez)深情表示:「老師們是我們的第二個父母,始終理解並陪伴我們度過每個困難。」他感謝 ICI 讓他理解政治與科技能攜手合作,並表示:「我們要帶著這份學習,去服務弱勢、追求正義,成為這個變動世界的改變者。」
來自日本學生Miyoshi Se則回憶初來台灣時語言不通、適應困難,是朋友與同儕的支持讓她走到今天。她感性地說:「ICI 是我的第二個家,如果能再選一次大學,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 ICI。」
來自韓國的Jongsung以幽默誠懇的語氣分享從迷惘到創辦SLAM社團的成長歷程,鼓勵同學:「當你覺得可能會失敗,就再試一次。每一次行動,機會就會再多一點。行動,就是答案。相信總有一天,一切都會開花結果。」
典禮最後在一片笑聲與擁抱中圓滿落幕。ICI 所營造的多元包容學習環境,不僅陪伴學生成長,也成為他們心中難以取代的第二個家。小畢典不僅是告別的儀式,更是對「一起長大」四年的深情致意,也象徵這群學生即將帶著ICI精神,在世界各地築夢前行,持續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創國教師與畢業生及家長於典禮中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杜文苓院長於畢業典禮中致詞,勉勵畢業生勇敢迎向未來(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畢業生盧培德(Girard Mariano Lopez)於典禮中發表感言,分享在 ICI 的學習歷程與心路歷程(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畢業儀式中,歐子綺老師(左)為畢業生撥穗,象徵正式邁向人生新階段(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甯方璽副院長(中)頒發紀念禮物予畢業生,表達誠摯祝福(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
活動中,學生們寫下給三年後自己的留言卡,為未來種下祝福(圖片來源:創新國際學院)